2014/02/2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通識課程 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中文) 媒體素養與溝通表達
(英文)
授課教師 王盈勛
開課系所 通識 學分數 2
上課時間 星期五 10:30-12:10

課程所屬分類領域 ■語文

課程目標 認識媒體,瞭解媒體是如何運作的,已成為現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
民主社會要能有效運作,有健全的媒體體制提供公民所需的資訊,並扮演第四權的監督機制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媒體本身究竟是怎樣運作的?它為何呈現了特定資訊,卻又忽略了某些資訊?媒體本身是否真的是中立客觀的?一般人期待媒體反映真實,但是往往又覺得媒體的表現與期待有所落差
這門課希望可以讓學生認識媒介內容的產製過程,了解社會、經濟與政治權力對媒介建構真實的影響。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希望透過實際分析媒體的內容,從種族、階級、性別等角度,探討媒介的內容如何進一步鞏固與強化了社會的權力體制。
此外,配合藝術大學的特殊屬性,我們也將探討藝術家與科學家的角色在媒體中是如何被形塑的。

評分標準 分組報告 30%
         個人作業 40%
         課堂參與 10%
         出席狀況 20%

作業要求
1.作業一:請選擇一則新聞報導,比較至少三家以上的不同媒體的報導方式,並分析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
2.作業二:請蒐集外籍勞工、外籍配偶或是原住民的相關報導(擇一即可),分析他們的角色與意象在媒體上是如何被呈現的
3.分組報告:分析藝術家或是科學家在媒體中的呈現,並分析其與媒體特性、政治與經濟結構間可能的關係

上課教材 吳翠珍、陳世敏編著(2007)《媒體素養教育》,台北市:巨流
參考(書目)資料 1.薩爾兹門(Salzman, Jason)著,陳皓譯(1999)《製造新聞》,台北:書泉
                  2. Bennett, Tony著,唐維敏譯(1994)《文化、社會與媒體》,台北:遠流
3.Berger, John著,戴行鉞譯(1999)《藝術觀看之道》,台北:台灣商務


每週授課進度
(18週) 週次 主題
第一週 課程簡介
第二週 媒體的本質與現代社會
第三週 媒體產製流程與媒體再現(一)
第四週 媒體產製流程與媒體再現(二)
第五週 權力下的媒體:政治與媒體(一)
第六週 權力下的媒體:政治與媒體(二)
第七週 權力下的媒體:經濟與媒體(一)
第八週 權力下的媒體:經濟與媒體(二)
第九週 期中考週
第十週 媒體與公共領域
第十一週 全球化世界中的媒體
第十二週 性別的媒體再現
第十三週 種族的媒體再現
第十四週 階級的媒體再現
第十五週 媒體中的科學與科學家
第十六週 媒體中的藝術家
第十七週 分組報告(一)
第十八週 分組報告(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