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9

報告終於打完了!現在可以好好地把今天慢跑時的想法記錄一下,慢跑時的腦袋好像特別好轉。

之前拍的「界」有機的各種水果彼此的交界http://j56310er.blogspot.tw/2013/05/blog-post_8437.html
1~5
為何我要拍呢?
為何我不是拍兩個塑膠盒,他們多了什麼,形體很吸引我,為何呢?他們共通點是圓弧,不對稱,更接近生命感。

還有他們是植物,我不想拍海鮮。為何?那些動物死了。但這些果實也被摘下來了,似乎不同。她們的指向沒有那麼絕對,想像的空間比較多。


總的說
界,每個東西的範圍。只要是一個形體,便有他的周圍極限。



視覺藝術?可以說(造型也就是形體,條狀,顏色,所有的所有,填滿了我的眼睛任何視覺空間裡都站滿了點線面顏色)
眼睛所見的全世界,我看到的房子,小草,路燈每個東西的最大值,我自己的最大值?我沒有要探討數學定義裡的那些公認的測量

人的記憶

記得有本書上寫"人的記憶是存在各個細胞裡。"

所以眼睛的記憶,手的記憶,觸覺的記憶,這些記憶是感性的測量,藝術是「人」的,很生命的,記憶是數學測量的感性化,數學的藝術化,人為化,生命化。
記憶非常個人,你說的「大」我說的「大」,我們無法知道你的我的疆界範圍到底是在哪?游移的一個範圍,所以很個人但卻又好似能理解對方所說的「大」,總有那麼一點想像空間,這個想像的空間與藝術作品的觀看與傳達之間,有那麼一些共通的感覺。

日神,酒神相對於公認測量單位,記憶









關於房子它裡面有多少紅色,有多少直線,這些紅色跟蘋果的紅色,它的紅有多少個蘋果紅?當我這樣說,我腦中想到了個跟它很相似的蘋果紅記憶,另一個人想到的蘋果紅與我的落差多細微或多長?記憶的限度也是個決定點這跟生命經驗有關。




關於最近的距離?中間的縫隙,不管兩個物體彼此怎麼接近它就是存在?這一個空間,詩意一點來看,她是那樣堅而無奈,卻又存在的實實在在。


兩棵蘋果合在一起的縫隙,桌子靠椅子的縫隙,手掌平放地面的縫隙。

但人擁抱的縫隙是那麼的能夠貼合,肉是有彈性的,人是有彈性的,這吻合的無縫,就是「動」。

我好多的作品名為動
動這詞我好難用文字解釋大概先寫些字好了

呼吸

不是那麼清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