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5

感性個體被剝奪(房子買不起..政治永遠只有三個爛咖可以選這個機制是怎麼產生的..無法相信少數的人會當選所以它就只能有這樣少的票...)

先習慣問 為什麼

感性根源少了一個辯證性

藝術一定關於想像
當我們同意現實那我們就放棄想像

暫時擱置現實

共識
異議
歧感- 我有不一樣的感性
現在社會很多時候都是在取得共識
為什麼對同一個事情會只有兩個看法明明有這多的人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把這三樣辯證的方法用在人生的實踐

自我反省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有很多的辦證但辯證裡又包含了習慣

讓辯證一直辯證下去 會變的立體

藝術家常說要表現自我....但自我有一部分是被朔造
20自我...30自我...是一個動態的

保守不是媒材的問題

雙年展(小型社會)
怎麼看?

台灣習慣一個一個作品談好或壞
要先裊看他
再細看

當代的創作-構成一個事件
                    -形成一個辯論
                    -改變習以為常的概念

現在大家習慣自然化-他天生如此
                                      (不自覺以為)

社會,個體不可能天生如此,都有朔造被朔造然後會產生問題意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