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5

節錄一些

Barbara Hepworth 

"「忠於材質」是她的信條,它來自必須誠實面對木、石等雕刻材質的基本需求,並且不斷的和材質進行對話。"


B:我發覺對我而言是一種激勵的力量。我愛我的家庭及一切與其有關的事物。我愛家的環境和烹飪,我習慣一邊做飯然後到畫室工作。我必須有工作的方法。如果當我工作中碰到爐子燒焦或是孩子們叫我時,我通常會安排音樂或詩,待我處理完事情回到工作室時,便立刻可以繼續工作。我喜歡這樣,這也是我的一部分。

B:我覺得沒有理由要向焦慮屈服、向疾病妥協。妳必須先靜下來仔細思考,從內在產生一種信念,然後靜靜等待。如果妳等待,好作品可因此而產生。如果妳變得慌亂,那麼不好的作品也可因此產生。

B:妳必須知道要做什麼,同時能自律。我的家庭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不會放掉我的工作。

B:我創作是因為我喜歡。

B:每天早上起來我們都要以一個堅強而肯定的信念來帶領自己開始新的一天。它並不一定必須是一件雕塑品,但是妳必須要張大妳的眼睛,舒展身心讓它充滿知覺與包容性。

B:人有一種神奇而特殊的能力,一首交響曲還沒演奏之前,我們在腦海中就已經看見它完成的模樣。同樣的,在科學、醫學與數學等方面,人們也都需要有這種能力。只不過當一個人擁有這種能力時,他還要學習怎麼去使用它,就好像我們要學怎麼彈鋼琴一樣。

B:我想雕刻、建築等性向上比較接近音樂,某些繪畫及模特兒的工作則比較有流動的性向,接近影片性質。但我不能對著一塊石頭說「好,現在你來引導我」,這還是要藝術家本人來做。

B:這我不擔心,我知道如何去刻。不該歸功於我,因為我這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昕兒:B提到一本書Igor Stravinsky的[音樂詩學]感覺很有趣,要去看看。
關於家庭與創作我挺喜歡B的看法。
對我來說擁有一個家庭是美好的,她會是我的生活,也是我的人生旅途,我的創作與我的生活與我同時並存的。
生活中的體驗,發現生命的可能,深度,我就是存在在我的生命裡,這些都是最直接的進入我,我渴望體驗感受,對我來說是我永遠追尋的。我的直接活,我去愛人,我感受愛,是我最無法抗拒的,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超越,她本身就是最實在的了,我無法用文字形容,就像一張畫傳達的那樣存在直接到心裡。
藝術是甚麼?這詞是不是好像有個形象?我不知道,對我來說那份實在的存在就是了。如果藝術在學術或任何探討中有個範圍的話,我所感受的那份實在對我來說是超越這一切的。


Sonia Delaunay 

S:永遠有人會說愚蠢的話。我不相信它,也不會去聽它。

S:藝術就是我的生活,而我所有的時間都在工作,但我並不是在「工作」-我在生活-這是不同的地方。

S:這是我自己的生命,我覺得我該為自己設計穿著和居住的環境。

S:當妳用自娛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時,妳不會想太多。

S:很小的小孩子會很喜歡我的東西。小孩子喜歡我,這對我是很大的一種恭維。

S:但是很小的小孩和我意念很接近。

Louise Nevelson

L:我還沒研究過禪。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學生,而我也不要學任何東西。我不要創作任何我沒有興趣的東西。而我真正有興趣的就是我自己,以及將生命最大的可能性顯現給我自己。

L:現在譬如想像力這個名詞,想像力的意義是甚麼?想像力是表示妳處於一種思考片刻。那是思考。但是妳為什麼要一步一步的經歷它?

L:想像力不是模糊的,想像力是瞬間發生的一種思考形式。

L:我認為能愈快重新整合語言本身並且不再運用那些名詞就愈對我們有利。

L:妳拼命的用妳的生命來追求那個目標,而其他在妳生命中發生的本來可能有意義的也變成無意義了。

L:我教書的時候,第一件事,我不教他們畫畫,我教他們首先要清除他們腦子裏的東西,天天訓練自己的心志,把不需要的東西都完全拋棄,不要讓它阻塞。不要去記住每一個人的電話號碼,不要記住每一個地址,不要記住每一個名字。讓妳的心永遠開敞,保持空靈,所以當妳看到事物時,妳就能夠完全掌握它。不要在妳的腦子裏面填裝一些妳不需要的東西。

L:創作是沒有年齡的。肉體雖然隨著年齡增長、漸漸衰弱,可是自己的形象仍不斷再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