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0

觀看的方式
第一章節錄一些文字

戀人的目光就是一切,再多的言語與擁抱,都比不上戀人的凝視。

觀看先於語言。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接著才會說話。

我們的知識和信仰會影響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我們的視線不斷搜尋,不斷移動,不斷在它的周圍抓住些什麼,不斷建構出當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景象。

當他者的目光與我們的目光交會,我們是這個可見世界的一部分就再也沒有疑義了。

越是具有想像力的作品,越容易讓我們深入其中,分享藝術家所經驗到的那個可見世界。

我們接受他的觀看方式,是因為那符合我們自己對於人物,姿勢,臉孔,習俗的觀察。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仍俱有類似的社會關係和道德價值。

就印象派而言,可見的世界不再是為了讓人觀看而展現自我。相反的,可見的世界由於不斷流動,因而變得難以捉摸。

這是因為影片是在時間軸上逐漸展開,但繪畫不然。在電影裡,影像是一個接著一個登場,它們出現的順序建構了一種無可逆轉的論述。然而一幅畫作的所有元素卻是同時映入觀眾的眼簾。觀眾可能需要時間一一檢視各個元素,但無論他在何時作出結論,都只能根據同時存在的整體畫作去推翻或印證自己的結論。

第三章節錄一些文字

女性的社會風度說明了她是如何對待自己,以及界定出別人該如何對待她。她的風度展露於她的姿勢,聲音,意見,談吐,打扮,品味和選擇的場合   事實上,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她能做的每件事,都能為她的風度增色。
這種風度簡直就像是從她這個人體內散發出來的,以致男性總傾向把女性的存在想像成某種幾乎看得到,聞得到或摸得到的揮發物,像是某種熱氣,香味或靈光。

女性必須心靈手巧生活著,於是培養出她們的社會風度。代價是把自己一分為二。女性必須時時刻刻關注自己。她幾乎是每分每秒與眼中的自我形象綁在一起。在她穿過房間時,他會瞧見自己走路的模樣,在他為死去的父親哭泣時,她也很難不看到自己哭泣的模樣。從他還是小女娃的時後,她就學會了實實打量自己,而且相信這麼做事應該的。

她不是以她原來的樣子赤裸
她是以旁觀者看她的樣子赤裸

克拉克在"裸體"一書中表示,赤裸只是沒穿衣服,裸體卻是一種藝術形式。根據他的說法,裸體不是一幅繪畫的起始點,而是那幅繪畫所實現的觀看方式。在某程度上,這種說法是對的,雖然觀看「裸體」的方式未必都是藝術的:還有各種裸照,裸姿,裸態。它的正確性在於,裸體總是依循慣例,而其慣例的權威來源,正是某種傳統藝術。
這些慣例代表什麼?裸體有意味什麼?單從藝術形式的角度不足以回答這些問題,因為裸體顯然也跟活生生的情色有關。
赤裸是做你自己。
裸體是做他人觀賞的赤裸者,而且自己尚未意識到這點。
必須把赤裸的身體當成觀賞的物品,它才會成為裸體。(把它當成物品觀看,會刺激你把它當成物品使用。)赤裸顯露自己。裸體用於展示。
赤裸是除去一切偽裝。
展是赤裸是把你表皮和你身上的毛髮變成一種偽裝,而且這種偽裝永遠無法卸除。裸體的詛咒是永遠無法赤裸。裸體是一種衣著形式。

要創作一件性感赤裸的靜態影像有多困難。因為在真實的性經驗中,赤裸是一種動態過程而非靜止狀態。如果把過程中的某一刻獨立出來,那影像將顯得平凡無奇,而這種平凡無奇若不是作為接連兩個激情幻想時刻的橋梁,則只會令人掃興。這就是為什麼情感豐富的赤裸照片甚至比同類繪畫更為罕見的原因之一。對攝影師而言,比較容易的做法是把某個有名有姓的人物變成一具無名無姓的裸體,藉著把景象與觀者都籠統化以及把性慾非特定化,從而將真實的慾望轉變成空幻奇想。

不是做為一種即時呈現的景象,而是做為一種經驗,那位畫家的經驗。

她們以男人對待他們的方式對待自己。她們像男人一樣,審視自己的女性特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