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7
物體藝術創作Ⅰ
此創作課程參照從二十世紀初前衛藝術到當代藝術的歷史過程中,現象轉換、 概念的擴延所造成藝術表現範疇的重整,創作必須重新面對過去創作方法的限制與現在創作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同時面對創作表現模式的差異與並存,如何由過去材質的技術操作延伸到了藝術形式的物件使用、去物質性的概念操演,進入當代藝術的創作語彙思考,我們必須認真面對材料、物件、現成物、 生產、技術等在創作環節的意義、關係、社會性、時代表徵等問題。
綜觀前衛藝術、普普藝術、新寫實主義、觀念藝術、到後現代諸多藝術類型,作品都涉及了物體的創作元素,但我們很難將這些藝術中存在的物體一概而論的對待。此
課程在透過過去藝術家創作的不同物體藝術間的觀察比較,一方面延伸出當代物 體藝術運用、發展的變異可能性 ,另一方面帶領學生進入物體藝術創作的領域,訓練學生更嚴謹建立觀看、分析、運用物體語言的藝術方法。
課程目標:
1. 透過研讀、分析過去諸多類型藝術家創作物體藝術的背景、動機、概念,開拓學生對當代藝術的視野與認知
2. 訓練學生運用物體創作藝術能力,進而養成對物件經驗、直觀、考據、研究、詮釋、想像的創作準備態度,協助學生建構自我創作語彙。
物體藝術創作Ⅰ
評分方式 :
1.作業 40% 2.出席率30% 3.表達與回應30%
課程內容:
週次 課程內容 上課方式
1 課程說明: 概念→ 物體創作 →析辯→論述建檔 講座
2 物體藝術概述 :形式表現 講座
3 創作概念範疇界定、觀察收集資料 學生簡報
4 作品實踐 作品操作及修改
5 作品分析討論及物體社會、歷史背景考據資料採集 集體評鑑
6 作品概念整理、論述書寫 學生簡報 (書面1000字以上)
7 物體藝術概述 : 物體語言結構 講座
8 沿伸前面作品:置換物件單詞進行語法重整 學生簡報
9 期中考週
10 作品實踐 作品操作
11 作品分析討論及物體社會、歷史背景考據資料採集 集體評鑑
12 作品概念整理、論述書寫 學生簡報 (書面1000字以上)
13 物體藝術概述 : 社會性意義的異化 講座
14 資料採集與現象分析 學生簡報
15 作品實踐 作品操作
16 作品分析討論及物體社會、歷史背景考據資料採集 集體評鑑
17 作品概念整理、論述書寫 學生簡報 (書面1000字以上)
18 期末考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