炘明語錄
其實一畫完當下都不知道, 但就先保留,如果有了新的想法或感受就再畫或是重新畫一張,本來就是無數次的實驗嘗試才會有體悟。重要不是作品好壞,是你能不能在創作過程中成長成熟。
就是讓繪畫上所有每一個元素都有必須存在的價值和理由。
既不能添加也不能刪除 就恰到好處
繪畫的基本組成第一是"物件"(抽象就是線條、形體、色塊),這你會做。但第二是"關係",這是你缺乏的。要做"關係"就要能處理多個"物件。
這兩張都太單薄。能被解讀和再發現的層面不夠。
要試著讓你的圖能從越多面向去被理解或誤解都可。
如果你想成為專業藝術家必須要理解只把你想要的感覺做出來是不夠的,你必要樣讓觀者去想。
要看你對你所描繪的慾望理解到什麼程度而那程度又多衝擊刺激我們,不是光說愛就叫愛情小說。
不是兩個系統腦 是理性和感性要能巧妙平衡
感受 和 表現感受 只是基本要求 不等於是藝術創作的全部和目的
所以想想自己對藝術的認知是不是陷入某種框架 先把框架找出來再試著打破
因為你很認真 所以容易專牛角尖 如果你想成為藝術家的話 這樣反而是不好的
要柔軟 開放
就是多試試 不會只有一種可能和解決方式 也別以為自己都是正確的
你有什麼是讓他們想理解的? 或說你能帶給觀者什麼?
能帶給觀眾的譬如有:視覺衝擊、再現體驗、與情感痕跡對應的語言、對時代價值觀的挑戰,對視覺體系的新見解、對自以為是的人生經驗的抒發等:)
回覆刪除喔~嗯!
回覆刪除哈 ,自以為是的人生經驗抒發,我好像常常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