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1

繪畫性->生命
之間有什麼關係?
人是有繪畫性一定要的嗎?
人會是全部的核心阿!所以又不只繪畫性
一個狗狗隨便踩的形象
要有人去把它擷取
繪畫性 跟經驗有關嗎?記憶?
繪畫姓是要可以想像的
他不是百分百確定的
抽象是什麼?完全沒有嗎?我生來就在世界上,抽象是可能的嗎?不可能!
中間        符號從現實中抽取一部分來表達
具象

抽象就一定要有想像嗎?

具象經過人去表現一定沒辦法百分百具象,人的眼睛看到的東西....



直接觀看會有繪畫性嗎?

停在某一點上的時候可以整個畫面是靜止的 越來越有繪畫性
在眼球動的那一刻  ing  時那瞬間的瞬那個繪畫性好像難以存在

把繪畫性這三個字都換成我所要追求的那樣東西,生命 動

根本不需要這三個字了

與劉錫權對話後我的腦袋整理

繪畫性歷史上來說分線性跟繪畫性比較塊面的...
從他自己來說是一種"肉"
層層堆疊的描述一個東西比方前面這個桌子
妳可不可以先不要問問題,就這樣繼續下去
因為妳想要興奮想要更更追尋,妳要跳出來但妳跳的回去嗎?
我覺得你這個人很像小孩子
妳現在很多東西像一本書的序 還有後面要發展
我跟你保證妳沒問題,回家好好吃個飯。







與陳愷惶對話後我的腦袋整理




繪畫性

是一個沒有目的,沒有計畫的一個狀態

沒有要說東西卻可以表達出什麼

影像永遠是有計畫的

我想因為他透過一個可以看出後果的機器


所有藝術品都可能有繪畫性這個東西
但這不會是所有的目標

假柏斯他的手機,裡面跟外面要一樣精細這就有可能是一個繪畫性

直觀是可以看很久 因為他沒有一個計畫操作


繪畫性,跟生命這兩個東西沒有一定就是這樣
妳到底是怎麼去定義這個東西?



與張正仁的對話我的腦袋整理:

書單上的東西
繪畫性是有一個龐大的定義的
妳都不知道 是要談什麼
蛤???
妳這笨蛋

我不完全在談這個東西了,他可能只是一部分。重點不是他。




看詩意的身體這本書的我的腦袋整理:


這是一段年輕人們姿意發洩的時期


我要為自己安排一個學習計畫 !

沒有任何文獻資料能取代我們每天在學校內所重新創造的

身體動作在空間中的秩序是完全抽象的

運動所傳遞的詩意

詮釋是創作行為的延伸

我們觀看一個生命構造時最基本直接的觀察
為什麼我們感受到那個動作沒有停止?所有的生命構造都起源於運動 有爬升 有落下有韻律

這就是為什麼我做了那麼多的作品 取名為動的原因 我一直覺得他給我生命的感覺

他說全人類的詩意本質是藍色
藍色剛好也是我最覺得神祕以及力量跟動的一個顏色

探索詩的深層本質 

愈經由建構,就愈偉大
反叛之後重建?

悲劇式垂直 感性式傾斜?

一個沒有結尾的動作,他從未開始。如何結尾? 

兒童的內在狀態,他的孤獨,他的需要,他的衝動,他對於規則的尋求。

論述和話語的不同,論述永遠停留在紙上,話語牽涉到身體的運用。


小丑,找到屬於自己的愚蠢跟可笑。獨特性,破除了想要超越他人的迷思。不需要製造衝突,因為本身就已經永遠在衝突之中,特別是與自己的衝突。?? 



1.即性練習與其規則
   即性創作 沉浸在即大的快感 獨佔快樂 吞噬空間 私有 治療 屬於我? 
   

2.動作的技巧及其分析

   1.肢體語聲音的準備 2.戲劇式特技體操( 每個基本動作的意義。仔細精確機器化不帶情感) 3.動作分析
   意義 理由 1.指示->限制,為了彼此溝通,要讓溝通成立要靠高超的技巧?意象,符號性。
                  2.行動->原始精神。人性喜劇的根本特質。深厚悲劇性。天性的侷限。想像。沒 
                     有即興?                  
                  3.情緒

我對那東西的韻律那東西存在於這 "態" 的延續。這時我追尋出現了。

3.獨立



1.

文字 顏色 情感 之內在動態 與生活現象的抽象核心本質引導我們對於共通公分分母的追尋

!心理分析式的深層回憶中尋找靈感
!演員跟角色之間的距離 (演員通常無法演好自身過於相關的劇本 往往將台詞的一部分保留       給自己 而使的聲音空白無表情 ,要能夠表演? )


表演風格的限制有助於創造另一種現實

模仿的身體

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之間的牽連深度

田野調查

廣度 高度 深度

漸進~從最簡單 到最複雜
轉化~肢體轉化為外在表現的一種意義
        有機的自然轉化為內在
        動作姿態的擴大和縮小 平衡到呼吸
        音階練習
        動作姿態跟聲音的關係
        動作的協調 意外 偏航
        現實到想像的變化過程
        發現表演及其規則 (表演的規則誕生於表演本身)
限制~空間 時間 數字

生命對我而言:
態 ,一種延續,各種東西的延續
幾何不動 可以確定 跟 有機動 無法預期
緩慢
時間感
          
好奇:

1.

一.探索無語言

語言出現之前,語言出現之後,話語自沉默中誕生。這些話語具有極大的力量,並且排除掉論述性與解釋性的語言。尋找那些語言還未成形的時刻。

回憶所帶來的動力狀態,比回憶本身更為重要。  


二.(中性)一種完全平靜而充滿好奇的狀態,出發,去發掘自然界的各種動態

沒有內在衝突

元素
如何認同 找尋內在韻律


觀察 (不等於想法。所有人都能認同。我觀看所有生命之事物的方法,努力做到客觀)



三.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
     事物抽象的那一面,生命表象的真實,通過各種不同的生命經驗得到回音。
     這些顏色,大海,或者線條聲音,經過 " 我 " (抽取 觀察 經驗 感受 轉化 延伸)在內在動起來。每個人動的狀態皆不同。 



當作品跟我完全一體時,這個創作就是我跟作品了,我跟他有點距離時才有旁人加入的可能?

如何定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